多角度提出建议!两会代表深入探索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方向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两会代表聚焦“缺芯”、“国产化”等关键词,通过观察分析产业现状,从芯片企业融资上市,半导体材料标准体系建设,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建设,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产化进程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探索前进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邓中翰院士:加快“科创板”对芯片企业的上市融资步伐
全国政协委员、“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院士观察分析了当下国际芯片领域的机遇及变化,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今年1~2月里密集出台了新举措,纷纷加大在芯片领域的资金投入。当前,我国在国家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后摩尔时代”进一步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抓住历史机遇期,加快缩小与技术先进国家的差距,抢占技术制高点,邓中翰从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一是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关乎国之大者,“后摩尔时代”有赶超的机遇,任务更重、所需资金更多,建议比照美欧日韩近期超常规政策举措,尽快研究出台更有支持力度的政策措施,始终“抓住不放、实现跨越”。
二是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议进一步强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核心芯片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快“科创板”对“后摩尔时代”核心芯片及垂直域创新企业的上市融资步伐。
全国政协委员黄宝荣:聚力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系列行业难题
“要实现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需要政策、企业、平台、人才形成合力。”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对此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着力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之间协同创新,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在工业互联网架构下,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工艺、制造装备以及原材料制备深度融合,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高端化、供应链现代化。
二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聚力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进集成电路产业“从0到1”的原始技术创新,突破集成电路产业高端芯片、装备和工艺技术、关键材料、设计工具等难题。
三是打通创新链与应用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平台,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是夯实人才根基。进一步落实好国家产业政策,加强高校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高水平人才,打造既有很强创新能力又懂市场运作的集成电路产业领军人才团队。
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建立集成电路材料标准和评价体系
面对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在研发、标准、平台等方面的发展诉求,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加速建设集成电路材料表征测试和应用研究平台,为研发机构和企业提供材料表征测试的“一站式”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的解决方案,尤其为前瞻性特定材料提供集“材料-工艺-设备-测试”于一体的整体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的解决方案,填补行业空白,真正打通研发-产品-应用的通道。
二是建立集成电路材料相关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根据国内下游龙头芯片厂商的实际使用需求,依托集成电路材料行业现有的标准化产品,由平台通过大通量比对测试和分析,研究并确定材料关键性能的控制指标、分析测试指标、测试操作规范以及制备工艺标准,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
三是建设集成电路材料行业数据库和基因组技术创新平台。一方面,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材料行业数据库,通过市场化和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使用表征测试和应用研究平台;另一方面,依托数据库建设集成电路材料基因组技术创新平台,构建材料机理和组分、工艺和集成条件、材料和芯片性能之间关系数据库和模型,设计并筛选新材料,通过共享资源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速国产集成电路材料创新和企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多措并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芯片国产化替代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存在产业结构不优,核心能力不足,资本使用不佳以及国家部分重大科技装备项目供应链受制于国外等问题,为此,李飚建议国家成立专门的机构引导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国产化替代项目供应链建设,拓宽民营企业关键信息获取渠道,营造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公平竞争环境。
李飚介绍说,西方国家加大了对先进装备和关键材料限制出口的力度,取消了正常的先进技术交流活动,再加上新冠疫情带来的内外交流缺位,进一步阻碍了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提升科技产业核心能力的交流渠道。
鉴于此,把握国家科技装备供应链安全,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国产化替代势在必行,而推进高端装备的国产化替代成为了科技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为支持科技产业的技术创新,尽快提升国产替代率,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的主动权,李飚建议通过降低自主研发国产设备和技术的增值税、扩大国产设备投资税收抵免(退还)范围、降低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等举措,进一步激发民营科技力量的活力。
汽车芯片:加快实现芯片国产化替代成为共识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车企因芯片短缺问题导致车辆减产200万台,汽车芯片短缺成为当下汽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在近日表示,当前,要着力解决汽车等制造业领域芯片短缺问题。随着两会的开幕,汽车芯片成为高频热词,备受代表们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鼓励车企与芯片企业携手创新,加快推动实现“芯片上车”
张兴海表示当下缺芯原因有四点,一是疫情持续影响,备货量和产能调配严重不足;二是生产周期长,原材料紧缺,汽车芯片收益低化,企业生产意愿不强;三是全球供应链被迫停产,持续恶化全球芯片的供应能力;四是汽车芯片产能份额被挤占,消费电子设备需求暴涨,挤占汽车芯片份额。
针对存在的问题,张兴海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国家部委下设汽车芯片主管部门,制定汽车芯片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协调资源、统筹管理国产汽车芯片的研发、制造及应用等,确保国产汽车芯片高效发展,尽早实现国产替代。
二是积极引进国际领先汽车芯片制造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从政策、资金配套等多方面推动外资芯片产线国产化项目快速落地,迅速形成车规级芯片生产和配套能力,缓解当前国产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
三是鼓励整车企业与芯片企业跨界携手联合创新,积极推动研发创新、产业化创新、管理创新等,政府出台研发补贴、税收减免、金融贴息等政策,加快推动实现“芯片上车”。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短期内应优先解决汽车缺芯问题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整体不断突破。但芯片荒暴露了车规级芯片产业未实现自主可控,车规级芯片存在研发周期长、门槛高、利润低的问题,同时,当前芯片扶植政策存在错位,车规级芯片产业在初期缺乏保护。
对此,王凤英建议完善整体布局,推动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短期优先解决“缺芯”问题,中期完善产业布局,实现自主可控,构建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加快推动芯片国产化发展步伐
如何加快汽车芯片产业链发展?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两会提案中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保供稳供,梳理关键领域芯片供需情况,引导国外汽车芯片企业来华投资,建立芯片及重要原材料应急储备机制;二是稳定市场,加强执法监督力度,调控原材料价格无序上涨,缓解企业压力;三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汽车芯片整体产业链布局;强化节点攻关,有序突破研发、制造、封装等卡脖子关键领域;四是强化应用牵引,加大支持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推动芯片国产化发展步伐。只有政府和研发机构、企业共同发力才能真正解决芯片瓶颈,推动产业发展。
曾庆洪进一步说道,在加快推动我国汽车芯片产业链发展的进程中。从短期看,要协调稳定市场、确保芯片供应。从长期看,要强化政策引导和节点攻关,加快汽车芯片整体产业链布局。此外,还要加快推动汽车工业软件国产化。将汽车工业软件纳入核心软件攻关工程,集中资源推动工业软件国产化和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加速推进车用大算力芯片国产化进程
疫情爆发以来,汽车行业持续受到“缺芯”影响。随着今后智能网联汽车的加快发展,车用芯片尤其是大算力芯片的需求,还将持续快速增长。着眼“产业链补链强链”,陈虹建议加强政策保障促进国产大算力芯片发展。
陈虹表示,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多方协同,建立车规级芯片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成立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建议国家牵头设立专项资金,鼓励芯片企业、汽车企业共同参与,加快形成国产大算力芯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哪吒汽车董事长方运舟:统筹建设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哪吒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方运舟在提案中指出,随着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进一步向战略纵深处迈进,一些核心技术比如中国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缺失,已经对智能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实质性的阻碍,为了避免智能汽车重蹈覆辙,应立即着手以中国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为核心的生态建设。
方运舟还表示,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不是单一技术点的简单突破,需要国家和产业底层逻辑和上层架构相结合,需要一个基于汽车底层操作系统的架构生态,需要建立一个从应用生态、价值链生态、工具链和标准的生态体系,需要产业链各方凝心聚力,以合力打造生态的方式来寻求突破。
结语
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中国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前沿科技领域,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下,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快使芯片需求持续增长,加之在缺芯浪潮的冲击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出来,为了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产业界仍需共同聚力以保障集成电路供应安全。
今年两会,关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建议非常多,相信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以及国产芯片企业的崛起,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必将迎来新机遇、新发展。